來源:百陶會官網發布日期:2017-02-21 12:18:47
1、泥塊斷裂成上下兩塊
● 形成原因:上提過程中用力過大
● 解救方法:上提過程中用力要小且均勻
2、泥塊呈現螺旋狀
● 形成原因:拉坯速度超過了拉坯機轉速
● 解救方法:在每次上提動作前讓泥塊多轉幾圈
3、泥塊受力不均勻
● 形成原因:雙手用力不均
● 解救方法:坐穩,保持后背、脖子、肩膀、上臂、小臂、手腕及手掌保持靜止 雙手的動作和用力必須協調一致。
4、泥塊偏離中心
● 形成原因:找中心時,手掌用力部分錯誤,手不穩,隨著泥巴甩。
● 解救方法:左手掌必須放在泥塊八點鐘位置,并用均勻的力度向下斜壓。
5、“開泥”口沿不平且偏離中心
● 形成原因:
1、未找到中心,就急忙開口
2、找到中心,但開口時,未在正中心開口
3、未垂直下壓找中心,開口時手晃動,用力不均
● 解救方法:
必須用右手指輔助左手中指尖或拇指尖“開泥”,必須從中心點垂直下壓
6、無底/穿底
● 形成原因:無底是手指下壓的速度過快且用力過猛
● 解救方法:
1、打洞要留出底部厚度(2cm左右)
2、暫停拉坯機并添加新泥,然后啟動拉坯機并順滑其表面
7、器壁中有氣泡
● 形成原因:揉泥未揉好
● 解救方法:暫停拉坯機并用針挑破氣泡,用泥塊填住洞口,然后啟動拉坯機并順滑其表面。
8、器型增高時器壁薄厚不均
● 形成原因:上提雙手不在平行線上,一邊高,一邊低,或用力不均,一邊厚,一邊薄。
● 解救方法:上提泥塊時處于器型里外兩側的指尖必須在一條直線上同步運動。
9、器壁坍塌
● 形成原因:
1、水太多,泥太軟,無法支撐
2、開口急速擴大,變形坍塌
3、器壁上厚下薄,無法支撐
4、泥料使用時間太久,粘性降低
● 解救方法:
拉坯時盡量少用水;手始終從下向上運動;永遠不要下壓;快速成型。
10、 器型底部裂口
● 形成原因:
1、揉泥不均勻,泥巴干濕不均勻
2、底部積水,成型后未吸水
3、取坯時,割線拉裂
4、干燥時,未放置在吸水木板上
5、太陽暴曬
6、底部過厚
7、內部底部非平面,為V型,干燥過程中,收縮拉裂
7、坯內有氣泡,燒制時開裂
● 解救方法:
1、揉泥均勻
2、拉坯結束時將器皿內部的水用海綿球吸干
3、取坯時,可灑水,讓作品滑出拉坯盤面
4、晾坯時使用實木板
5、不可暴曬
6、底部在2cma以內
7、開口時,作品底部,手指從中心點向外平移,作品底部平整
8、揉泥充分,無氣泡,才可以使用,拉坯過程中發現起泡,用陶針扎破
9、如果燒制前發現開裂,可將裂縫處稍微蘸水打濕,填充泥巴,再用砂紙或海綿打磨平整
11、 燒制后,作品變形,口成橢圓
● 形成原因:
1、取坯時,變形
2、作品太薄,易變形
● 解救方法:
1、取坯時,勿用力過猛,發現變形,及時調整
2、半干時,發現變形,可用圓形器具做模,將作品倒扣印坯
3、作品拉坯勿太薄,可在修坯時修薄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summer-esports.com/2017/changjianwenti_0221/424.html 百陶會原創,轉載請保留出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