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百陶會官網發布日期:2017-02-21 12:10:23
一、燒制后作品開裂
● 形成原因:
1、制作時,干濕度把握不均勻
2、泥片太薄
3、作品有內傷,燒制時經過收縮,徹底開裂
4、作品銜接處開裂
5、上釉過厚或者不均勻,導致坯體太濕軟,開裂和變形
● 解救方法:
1、泥巴太濕,很難成型,太干,容易裂,盡量多擦擦手,保持手部滋潤,水分不要太多,如果作品有開裂處,用手占點水抹平來。如果開裂,加較干的泥漿不斷涂抹,填充,干了之后用砂紙或海綿打磨平整。
2、泥板的厚度需根據作品的大小而定,一般0.8--2.5cm。面積越大的泥板相應的泥板厚度也越厚。另外不要直接從一端提拉泥板,而將用手掌托起泥板。
3、作品制作時放置在轉臺上操作,防止移動造成的開裂,所有為燒制作品,輕拿輕放。
4、銜接處,用泥漿粘接,輕壓更牢固
二、泥片晾干后,翹起變形
● 形成原因:泥片干燥會有收縮
● 解救方法:泥片四角,可用東西壓住,可一定程度避免翹起,變形
三、作品放久了發黃
● 形成原因:作品本身泥巴和空氣發生的氧化反應
● 解救方法:對于作品的燒制沒有任何影響,補水后,可正常上釉燒制
四、作品燒制后縮小
● 形成原因:作品燒制后,水分蒸發,坯體會收縮20%,作品縮小是正常現象
● 解救方法:制作前,提前告知顧客,制作時,作品稍微做大一點點,制作大件時,可以打支撐(報紙支撐、塑料瓶子支撐、采用泥板打十字架作支撐)。
五、作品燒制后融化,起泡
● 形成原因:溫度過高
● 解救方法:任何一種泥巴,他們都有自己的最高承受溫度,一旦超過這個承受溫度,泥巴就會發黑或起泡,甚至像冰激凌一樣融化,甚至化成水。
六、泥巴很快就干了
● 形成原因:泥巴是水和土的結合,水分蒸發屬于正常現象
● 解救方法:
1、可以將散開的泥巴噴水,然后用塑料袋包裹,扎緊即可。并將泥巴放置于陰涼處,避免暴曬,水分蒸發過快。
2、拆開正在使用的泥巴,制作時,可以將毛巾打濕擰干蓋在待用的泥巴上
3、制作時,保持手部滋潤,常用擰干的濕毛巾擦手
4、作品做一半,留待下次制作時,需要將作品噴水,后用塑料袋包裹,防止干燥
5、使用前泥巴干了,需先揉泥,待干濕度均勻后,再制作作品。
七、泥料發霉
● 形成原因:泥巴內含水分,發霉為正常現象。在泥料制作過程中還有陳腐工序:使泥料中水分更加均勻分布,提高可塑性,改善泥料的粘性,提高成型性能。經過陳腐后可提高坯體的強度,減少燒成的變形機會。注漿泥料陳腐后,促使粘度降低,流動性和空漿性能都可改善。
● 解救方法:
1、注意保存,泥巴勿放置太久,購進泥巴早點用完。
2、散開泥巴,保存時噴水,勿噴太多水分。
3、有黑點,不影響使用和燒制,黑色較嚴重并伴有異味,建議留作自用出作品,勿提供給顧客使用。
4、建議購買精包裝泥料,保存時間更久。
八、炸坯
● 形成原因:
1、沒有干透
2、作品實心的太厚
3、升溫太快
4、作品內有氣泡
● 解救方法:
1、作品干透才可燒制
2、作品厚度不可超過2cm,可塞報紙,打孔
3、曲線升溫,勿直線升溫,尤其是前300度
4、制作作品前,充分揉泥
九、陶泥上釉與不上釉顏色有區別
● 形成原因:
1、使用的陶泥,陶泥顏色深,會蓋過釉料的顏色,釉料本身顏色突顯不出來,同樣顏色的筆,在不同顏色的紙上寫字,出來的效果也不同是一個道理。
2、陶泥相對瓷泥,里面含有大量金屬氧化物未過濾,與釉料產生化學反應,燒出來顏色有差距。
● 解救方法:
1、陶泥作品,可涂一層白色化妝土后,再施釉,效果更明顯。
2、陶泥作品盡可能不要上釉,第一施釉效果不明顯,第二陶泥大多為低溫,市場上低溫釉少且貴,第三,陶泥追求就是質樸,粗獷的效果,上釉后反而影響效果。
十、剛收到的泥巴為什么不白
● 形成原因:
若是瓷泥,未燒制時都是不白的,泥巴的顏色以燒成后顏色為準
● 解救方法:
1、判斷買的泥巴是陶泥還是瓷泥,陶泥本身就不白
2、瓷泥的話,看燒制后效果
十一、燒出來的作品不白
● 形成原因:
1、瓷泥分很多種,由于工藝程序,除鐵工序不同,分了很多等次的瓷泥:捏花泥,特白泥,高白泥,中白泥,次白泥,黃泥等等,白度不等。
2、每個廠家對于同等名稱的泥料,白度標準不同。
3、瓷泥燒制溫度在1220--1320℃,同一種瓷泥,溫度越高越白。
4、瓷泥用不同窯爐(電窯,氣窯,柴窯)燒出來的效果也不同。
● 解救方法:
1、購買泥料時,應對比燒成泥料試片選擇泥巴,不同廠家同是高白泥,但燒出后的白度可能不同,以燒成試片為準。
2、若希望作品燒制更白,可提高溫度,但要注意釉料和電窯需要和泥溫度一致,溫度不可過高。
十二、同一塊泥巴,內外顏色不同
● 形成原因:
泥巴含水分,內外干濕度不等,顏色會有差別,就像白色襯衣干的和濕的也不同。
● 解救方法:
正常現象,充分揉泥,干濕度揉均勻即可。
十三、陶泥和瓷泥區別?燒成溫度是多少?
陶泥:陶泥制作的作品不具透光度,呈色為褐色、黃色、紅色等;可塑性強、手感粗糙,通常的燒制溫度在800--1200℃。
瓷泥:坯白透,細膩,聲音清脆,可畫青花,粉彩,唐三彩等等精美顏色釉。燒制溫度:瓷在1220--1320℃左右。
文章來源:http://www.summer-esports.com/2017/changjianwenti_0221/423.html 百陶會原創,轉載請保留出處!